本文目录
《死亡面具》剧本介绍
剧本类型:现代 / 悬疑 / 情感 / 推理
玩家人数:6人(3男3女)
剧本热度:★★★★☆
适合人群:喜欢现代都市题材、享受心理推理和情感纠葛的玩家,尤其适合对社会议题感兴趣的推理爱好者。
《死亡面具》故事剧本
一场隐秘的面具舞会,在都市边缘的一座老宅中悄然举行。六位宾客受邀前来,彼此之间若即若离,却又似曾相识。音乐声中,一位宾客在化妆间被发现死亡,面容被毁,无法辨认。案件突如其来,而现场通讯中断,门窗紧锁,一切都仿佛被精心安排。
随着线索一点点展开,玩家将发现: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谋杀案,而是围绕一桩陈年旧案、一次商业丑闻、一次身份互换,和一段禁忌关系的多重交织。死者身份扑朔迷离,众人过往彼此牵连,没人能真正撇清自己与案件的关系。
《死亡面具》特别之处在于它采用倒叙与插叙的手法,推进过程像是剥洋葱,每一层都是角色自己不愿揭开的秘密。你越靠近真相,就越不愿承认那才是现实。每位玩家都可能是受害者,也可能是推手,而你需要在纷乱的证词、碎片线索与角色对白中找出合理链条。
结局部分设置了三重反转:一是关于死者身份的真相,二是凶手的动机背后藏着的另一场交易,三是整场舞会本身的“设计者”另有其人。这不仅是一个找出“谁杀了谁”的游戏,更像一场“谁在操纵一切”的挖掘旅程。
《死亡面具》人物介绍和阵营
《死亡面具》人物介绍
崇安:表面是成功的企业家,谈吐稳重,气场强大。可他似乎对舞会现场的一切都太过熟悉,甚至连出事的时间点都说得一清二楚。他的过去,是这场事件的隐藏导火索。
戴君贤:法律系教授,性格理性严谨,在人群中总显得冷静超然。他以“旁观者”自居,却总在关键线索出现时抢先发声。他真的是局外人,还是早已参与到更深的布局?
梦荣华:退役舞者,年纪轻轻便退圈,鲜少露面。外界以为她因伤淡出舞台,实际上她正在躲避某段旧事。而那段往事,如今以另一种方式杀回她的生活。
商小云:传媒从业者,精明果断,信息掌控力极强。她一边调查别人,一边谨防自己被看穿。每一位宾客的背景资料,她都了如指掌,却唯独对死者三缄其口。
闻一凡:自由画家,艺术气息浓重,是那种“你说不出哪里怪,但就是不对劲”的人。他在舞会中对死者的反应最为复杂,看似悲伤,实则心虚。他画过的面具,竟和现场的致命道具如出一辙。
张滨:舞会承办人,外向健谈,看似只是热情的东道主,但他在事件发生前后异常紧张,试图控制现场节奏。他到底是怕事情曝光,还是怕某个计划被打乱?
《死亡面具》阵营介绍
《死亡面具》采用“隐阵营+个人任务”模式,表面上每位玩家都是调查者,实则每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做出选择。
真相追查阵营:这部分玩家希望揭开死者之死的真相,他们的动机或是正义感,或是私欲,但方向一致。他们会尝试还原时间线、重组证据链,推动真相浮出水面。
利益隐瞒阵营:某些角色的首要目标并不是找出凶手,而是隐藏自己的过去。甚至不惜引导调查走偏,转移众人注意力。他们看似配合,实则暗中破坏。
隐藏凶手:凶手可能并非冷血杀人狂,而是背负苦衷的“执行者”。他必须混迹于人群中,在言语中制造模糊,引导他人犯错,从而全身而退。
这种阵营设定打破了“好人 vs. 坏人”的刻板二元对立。每位玩家都可能在某个节点站队、转向、甚至反水。《死亡面具》要的不只是推理出“谁杀了谁”,更是一场关于人心、立场、代价的深度博弈。
《死亡面具》玩家测评
如果你是那种喜欢边推理边怀疑人生的玩家,《死亡面具》会让你爱不释手。它不是靠复杂机制炫技,而是靠剧情的层次和角色情感的张力,一点点把你拉进一个无法轻易脱身的心理战局。
玩这款剧本时,最强烈的感受是“每个角色都说得通,但又都说不通”。不是那种“你一看就知道谁演砸了”的尴尬,而是每个人演得太真实、太有信念,导致你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。玩到中后期,玩家基本都会陷入“每个人都有作案动机”的无力感,而这正是剧本真正的魅力所在。
角色还原度极高,这不是一个可以“划水演”的本,每句话、每个行为都可能决定别人是否信你。情感方面也有足够的支撑,尤其在梦荣华和崇安这类人物身上,你甚至能感受到一种类似舞台剧的厚重感,而不是单纯地“玩个游戏”。
剧本整体节奏掌握得非常好,前中期通过悬疑牵引情绪,后期则通过人设与真相的冲突制造爆点。结局一出,桌上好几个人直接沉默,那种“你以为已经很黑,但还可以更黑”的冲击,令人印象深刻。
《死亡面具》并不适合抱着轻松心态来玩,它更像一面镜子,在推理与演绎中逼你照见人性幽暗。它考你智力,也敲你心门。别说你不怕面对黑暗,只怕你戴上面具之后,才发现真正藏不住的是你自己。
《死亡面具》剧本资料网盘截图
百度网盘下载资料截图: